农村留守妇女缘何易入邪教

 二维码 209
发表时间:2014-11-26 13:05来源:凯风网

  妇女是家庭的“半边天”。如果“半边天”出现问题,整个家庭的“天”就塌了。当前,社会劳动结构催生了农村留守妇女问题。随着全能神邪教活动案件频发,农村留守妇女易入邪教的问题随之暴露出来。为什么农村留守妇女容易被骗入教?这是一个值得深思与探讨的问题。

  一是农村是邪教经常光顾的地方。农村相对城镇来讲,文化设施缺少,健身娱乐活动缺乏,各种迷信根深蒂固,且社会治安管理机制比较薄弱,因此邪教组织喜欢活跃在农村,企图在农村拉人入教发展信徒。

  二是“避灾”心理被邪教利用。农村留守妇女,多为儿女长成,或在外读书,或在外工作。丈夫正直壮年外出务工,由于没什么文化,从事的是体力活,有的为了收入高点,铤而走险,从事建筑、矿山等高危行业。这个时候的妇女,心里的愿望是家庭稳定,家人平安。这种心理也容易被邪教利用。邪教人员打着“传福音”、“消灾避难”的幌子,农村妇女极易中招。

  三是内心空虚感被邪教利用。“3、6、9”(即妇女、儿童、老人)留守家中,成了当今农村家庭生活现状。农村中年妇女在外求职比较难,加上需要照顾老人、看家,所以,农村妇女一般留守农村。当前农村荒田荒土现象比较严重,农村留守妇女除了侍弄点糊口粮食和小菜外,基本没什么农活了。单调乏味的生活,空闲难捱的时光更是让她们心理空虚。邪教人员来传教,对农村留守妇女来说,既感新鲜,又觉好玩,在“试试看”的心理下加入组织。加入组织后,参加群体活动,接触“教友”,在组织里受点“表扬”、“鼓励”,这些都能极大地满足了她们充实感、组织感、成就感等心理需求,所以她们外出传教也很卖力。

  四是热心、善良的本质被邪教利用。农村留守妇女大多善良、热心,也喜欢听新奇的东西,且甄别能力不强,所以邪教人员容易搭讪、靠近,给邪教入侵提供了便利。邪教人员首先称赞农村留守妇女她们“你也是好人”,先戴高帽,再欺骗说“做这事是好事”,施加压力,似乎不“做这事”就不是好人。去年“世界末日”传谣期间,多数农村留守妇女是被“做好事”、“救人”的邪说蒙蔽而走上“传福音”的道路。

  五是警惕感缺失被邪教利用。农村留守妇女独自在家,成了自由身,自主性倍增。无管束、我行我素的行为在留守妇女中得到集中表现。有事没有家人商量与监督,遇事无旁人和家人提醒,缺乏警惕感,容易偏听偏信,人云亦云,导致易入邪教。

  农村留守妇女沦为“传教”人员后,给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后果。一是在社会上散布谣言,制造恐慌,替邪教组织拉人敛财,严重扰乱社会治安。二是危害家庭,比如长期在外“传教”不回家,对家事不上心,不关心了,对子女、老人不管不问了,对农活置之不理了。三是农村留守妇女误入邪教后,心理和身体健康受到摧残,容易走极端。主要是因为农村留守妇女长期独守空房,孤独感、失落感、空虚感常常莫名袭来,心情不稳定;另外,走进更年期,导致内分泌失调,易烦容怒;对生活有压力,对家庭现状有积怨;再者,多数女性没男性豁达、看得开,容易自寻烦恼。这些心理特征容易导致误入邪教的妇女情绪偏激走极端。

  农村留守妇女易入邪教已经成为一种现象。这种现象反映了农村留守妇女的系列问题,不是小事,不可小视。就如何防止农村留守妇女误入邪教,提几点不成熟的想法,仅供大家参考。首先,宣传教育要引导。对农村人口反邪教宣传教育要加强,让村民普遍掌握反邪教知识,提高识别邪教、防范邪教、拒绝邪教、举报邪教的能力。其次,家庭关爱要充分,家庭成员相互沟通,相互问候,及时了解家人心理问题,存在矛盾早发现早解决,充分体现家庭和谐与温暖。最后,组织农村留守妇女多掌握一些反邪教知识,去除迷信心理,崇尚科学思想,心存警惕感。


分享到:
微博QQ
 
 
关注微博共同反邪